上行的 Crypto 里,走在下行赛道的人|上海区块链国际周随笔

2025/11/01 03:00
🌐zh-Hans

币圈里《 消失的他 》。

上行的 Crypto 里,走在下行赛道的人|上海区块链国际周随笔
币圈里《 消失的他 》。


撰文:周舟,Foresight News



在下半年游历了将近 10 个国家后,我回到了上海,参加上海国际区块链周。


在这两周里,我看到一个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不断求索的中国,也看到一个处于上行周期却依然迷茫的 Crypto 世界。当然他们的状态并非完全固定,似乎都处于一种薛定谔的状态。


虽然在体感上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一丝凉意,但是依然看到一些行业在蓬勃向上的发展,比如我在新加坡和、韩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看到了很多外国友人在用小红书,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遍布东南亚国家的大街小巷,像大疆、华为、比亚迪等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的产品已经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全球各个地区流行,他们在国际上攻城略地,大杀四方,一片繁华景象。


在 Crypto 行业,虽然在体感上还是温暖的,美国政府持续的在各个方面支持加密货币,全球各个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已支持监管稳定币,但是在许多细分领域,许多不景气赛道的从业者已经凉气逼人。


在这两周,我密集见了很多新老加密好友,但当一个人时,也在怀念曾经共同参会、一起徒步、一块在异国他乡吃榴莲的加密圈好友们,他们很多不见了。他们是上行 Crypto 行业里,走在下行赛道的人


消失的他


铁打的上海区块链国际周,铁打的新加坡 TOKEN 2049,铁打的迪拜 TOKEN 2049,铁打的香港金融科技周,铁打的以太坊 DevConnect......流水的加密圈好友。


这三年来,太多曾经认识的朋友离开了这个行业。


前不久,一篇《 币圈 VC,快没了 》的文章引发了许多行业人士的感慨与讨论。不过,币圈只有 Crypto VC 快没了吗?孵化机构也没了。曾经的 Builder DAO、SeeDAO......都在圈内颇为有名,我也和这些机构大部分的创始人们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还记得和他们徒步、聚餐的日子。但一旦回忆起来,发现这个赛道大部分玩家都消失了,他们也消失了。


即使还没消失的机构,问一问很多知名的 VC,许多一年只投两三个项目,比团队人员还少。而两年前声势正隆的中文 Crypto 孵化机构,现在几乎全部阵亡了。


除了 VC 和孵化机构,许多公链生态已经名存实亡。一位长期深耕社区开发者生态的资深从业者 Lan 表示「 除了以太坊、Solana、Sui,还在持续花钱支持开发者,其他大部分生态都没有长远的打算,不愿意在支持开发者这件事上花苦功夫。」。


「 没有长期做苦功夫的团队,这个行业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Lan 说。


许多公链曾经火热一时,比如波卡、TON 等,但是似乎成为了泡影。多位 TON 生态的创业者和我表示,TON 生态内部内斗严重,已经持续了半年以上,严重影响了生态创业公司的持续发展,而波卡等公链不引进或引进不来新的创业团队,几千万美元的营销费用打了水漂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上百条公链诞生,每条公链上都有许多初创企业,他们大部分都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在经济上行的 Crypto 行业里,依然有很多处于经济下行的赛道,而消失的人,往往便是一批批的消失在这些赛道里。


圈内水深火热,圈外热火朝天


Crypto 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为庞大的复杂系统。


这里有币圈、矿圈、链圈、合规圈;这里也有 CEX、DEX、DeFi、NFT、链游、稳定币、AI Agent、meme;这里还有以太坊生态、Solana 生态、Base 生态、Sui 生态、TON 生态、BTCFi 生态......资源是有限的,加密叙事是无限的,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很难让每个人都满足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在一段时间里,某个细分圈层的从业者们风光无限,一段时间里又蓬头垢面。就比如香港加密合规圈,在政策好、业务佳的时候,从业者信心满满,在政策收紧、盈利变窄的时候,许多从业者便忧心忡忡。


不过对于圈外那些刚刚想要踏进加密圈的人们,总是热情满满的。一些中国的传统机构,被加密的叙事和香港开放的加密政策所吸引,认为加密货币是未来,是业务增量,这给已经没有什么增量可以开拓的传统行业的公司,似乎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只有在圈内深耕了多年的从业者,才知道这个行业到底要跨过多少坑才算真正的入门。


这个行业的泡沫太多了,能长期活下来的公司和人屈指可数,万里挑一。谁是这个行业的常青树?我们到底该如何在这个行业中长期的生存与建设?哪些事,是泡沫?当泡沫被挤破,又有什么留下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借鉴?这是每一个刚刚踏入加密行业的企业与个体都要思考的问题。


没有绝对的安全,即使是如 HashKey 与 OSL 等已经拿到了牌照的加密货币合规交易所,也是在盈利微薄的情况下艰难求生,没人可以保证他们一定能顺利活到下一个周期,即使是 50% 的概率都难以保证。也没有人可以保证 Hyperliquid 和 Polymarket 等这一周期创新力度最大的公司能撑过寒冬。


在 Crypto 行业,还没有出现永远经济上行的生态。上行的赛道里人,往往在一瞬间,便跌入到下行赛道。


Crypto ,仍是一个极速迭代的行业


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这一周期的 Crypto 摆脱了稚嫩的、混乱无序的童年时代,进入高频率迭代的「青年时代」。


死去的公司,消失在人海;活着的公司,进入高频迭代。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如果说去年改变最大的是加密合规行业,特别是美国的比特币现货 ETF 上下游企业、香港的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等,那么今年让我感受最深的则是「求变」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们。


全球各大加密货币交易所都在积极求变。他们在非常大的体量的情况,仍然以非常快的速度变成了一个「 半中心化半去中心化 」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在 Phantom 和 Hyperliquid 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挑战下,他们快速迭代,OKX Wallet、币安 alpha、Bitget UEX、Kraken 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代币化、Coinbase 的万物上链,以及最近的 Perp DEX 浪潮,当一个新的趋势出现时,各大加密货币交易所们能以非常快的速度将大船掉头转身。


Crypto 已经太大了,大到即使是作为这个市场里获利最大的交易所们,也不能代替哪怕是半个加密行业。不过我们能清晰的看到 Crypto 各个主要赛道的轮流快速迭代与进化的过程。


Crypto 仍是一个保持高速持续进化的行业,这三年来,各大公链的进化、各大加密合规交易所的进化、各大非合规交易所的进化、各个主要国家稳定币公司的进化,都显示 Crypto 虽然一只脚踏入了主流世界,但依然保持着极为快速的迭代节奏。


「选得准,选得长,极高频率迭代。」或许只有这样的一群加密机构与个人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加密行业里更好的生存。

📅Diterbitkan:2025/11/01 03:00
🔄Diperbarui:2025/11/01 03:00
🔗Sumber:Foresight News